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巡礼 > 正文

基层党建巡礼:冶金工程学院党委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融双高”谱新篇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冶金工程学院工作综述

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冶金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点石成金、百炼成钢”的实干精神,把党的建设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凝心铸魂,党建引领激发新活力。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增强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抓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学院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坚持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谋划同步、部署同频、落实同力、考核同效”,推进实施“立德树人铸魂、组织建设强基、组织功能提升、干部队伍提质、考核评价赋能”五大行动,重点推进“育人体系构建、组织力提升、党员队伍锻造、干部队伍培优、学科专业繁荣、教学科研卓越、青年教师育英、党建品牌引领、领题破题解题、制度机制创新”等十大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学院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融合化、品牌化,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学院党委连续三年在学校基层党建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院在处级单位年度综合考核获得三次“优秀单位”称号,获批2个省样板党支部建设点,1个党支部被推荐参评全国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获批1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并被推荐参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名学生党员获全国第二批“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培育创建并通过验收,1名学生党员被推荐参评全国第三批“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二、聚焦内涵建设,学科专业树立新标杆。学院以省高峰学科、高峰培育学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分级、分类梳理,分批次、分梯队统筹部署专业建设,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专业体系改革,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的资助下,学院成功实施了冶金专业群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革与升级,加快发展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契合度高的新兴专业,打造了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持学科,为冶金、环保、新能源行业,如比亚迪、奇瑞、京东方、国轩高科等企业输送人才。冶金工程学科入选省高峰学科、资源与环境学科入选省高峰培育学科,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化学D》和《有色冶金设备》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将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以推动学院的转型发展。借助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创新创业资源平台、校内外教育教学实践资源,学院实施协同育人培养计划,以实验室、课程、教材、社会实践等项目为教学平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院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良好”评价通过教育部验收,与铜陵有色集团联合获批安徽省首批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首批产业创新研究院2个省级平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上升至全国第二(校友会版),学院作为国家级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参与单位,参加了全国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研讨会,多方协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物理化学D》、《有色冶金设备》专业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龙红明教授入选“第八批安徽省特支计划”类科技创新人才,并获202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聚焦创新赋能,科学研究贡献新力量。学院通过整合科研资源、打造创新团队、凝练科研方向、构建科研创新平台、打通科研边界、强化科研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政策与新措施,使得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成果持续涌现,科研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强化科技攻关,在低碳冶金、绿色冶金、战略金属分离提取与关键材料制备、先进材料成形等核心方向上开展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加深企业与学院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推动院企间科技资源与人才共享,引导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近5年科研经费到账2.01亿元,2023年科研到账经费超5200万元。在国家级重点项目、重大产学研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学院教师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3项。与宝武集团、中天钢铁等企业签订500万以上产学研项目10项,其中与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2000万元合同,是目前为止学校单项产学研金额最大项目。“冶金固废高值化非建材领域应用新技术”3件发明专利实现1000万元转化。新增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学院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立项”

赵卓教授团队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四、聚焦人才强院,教师队伍实现新突破。学院坚持把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环节,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标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学院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和专题培训,构建“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的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典型案例通报和警示教育的同时,评选表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勤奋学习等先进典型,展现冶金学院师生昂扬向上、奋发进取、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一方面,坚持引培并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姜涛院士为特聘教授,开展院士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新增3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名教师晋升二级教授。在青年教师成长方面,2名教师获中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名教师获批安徽省优青,校佳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的批准数量位居全校前列。1名教师入选国家教学名师,1名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类赛事的历史突破。

姜涛院士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

龙红明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

 储建华老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名单

 

姚永林老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五、聚焦立德树人,学生培养取得新成果。学院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五育并举”,紧密结合学院实际,紧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实施时代新人十大培育工程,真正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学院设立了“三全育人”改革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培育的育人工作格局。坚持课程育人求变、科研育人求正、实践育人求广、文化育人求精、网络育人求新、心理育人求暖、管理育人求聚、服务于人求效、资助育人求准、组织育人求实,深入实施十大育人工程,构建了以“育人”为核心、以“育才”为目标、以“育己”为基石的品牌特色培训制度。以学科融合的“冶金+”为主线,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实践平台为路径,建立跨学科教学资源“四级”共享机制,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近五年学生考研率保持在44%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左右,稳居全校前列,连续两年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在科技竞赛中,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竞赛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27项。涌现出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等一系列杰出典型。

郑伟成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奖

杨建老师获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左三)


© 版权所有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制作维护:安徽工业大学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