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齐奋进,产教蓄能启新程
一、发挥党建引领保障功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创新创业学院(工程师学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切实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坚持“三个第一”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围绕培养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两大主题,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定位,立足工程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实践等主要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获批安徽省首批创业研究院、安徽省双创学院和安徽省双创实践教学中心。五年来,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全国教育规划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教育部教学指导会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教师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等教学类奖励12项;出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及实践》、《工程训练及实习报告》等教材6部,其中省级规划(一流)教材3部;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安徽省教学示范课3门、安徽省线上优秀课堂1门;《工程训练A》和《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推荐参加第三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线下一流课程评选。
杨琦老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严钟老师获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
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二、不断完善学科竞赛布局,推进双创实践育人水平提高
学院围绕助力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以“党建+”创新竞赛服务学生创新教育,多措并举、多元融合提升学校学科竞赛水平,积极构建“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竞赛”覆盖全校学科专业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构建“一学院一品牌”,以高等教育学会排行榜赛事、A类赛事为品牌,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行“一专业一竞赛”,注重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校园氛围,开展量大面广的校级竞赛,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五年来,学科竞赛立项共计692项。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84项、国家级奖1957项、省级奖4431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5项,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5个。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榜单中位列全国第75位,安徽省第2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已跃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我校获金奖2项、银奖3项,国赛成绩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取得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表1 2019-2023学科竞赛立项表
表2 2019-202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表
刘宁宁等获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我校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斩获金、银、铜奖各1项
我校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上斩获2金3银,国赛成绩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新路径,推进双创训练育人质量提升
学院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以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训室、创业孵化基地和“4544”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为代表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校内创新实践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明显,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于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结合第二课堂建设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五年来,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原有三型三级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教师科研以及学科竞赛培育等因素进一步进行分类指导,按照“三型三级三类”实施大创项目,提高大创项目的实施水平和质量,提升大学生双创素质。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2512项,其中国家级737项,省级1474项,校级301项。按照新的大创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大创项目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结题及成果总结工作,大创项目整体实施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411篇,其中SCI论文159篇、EI论文22篇、CSCD论文33篇、SSCI论文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申请获批专利332项,其中发明专利131项、实用新型专利178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8项。
表3 2019-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表
校党委书记陆林调研指导创客空间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交流
学院组织开展2021年暑期创新创业训练营
学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
四、构建高水平师资保障机制,支撑双创人才培养新格局
创新创业学院围绕“训赛创”一体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塑造双创人才培养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不断丰富我校双创人才培养新格局。一是加大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力度,吸引年轻优秀教师加入双创实践指导和工程师学院建设。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更新知识和技能储备,提升创新创业教师整体水平,保证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先后多次委派教师参加省人社厅等举办的就业指导人员能力班和创业实训师的系统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和指导能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水平。五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现有创业实训师资23名(其中12名具有创业实训讲师资格证书),SYB师资15名,网创培训师资6名。2023年,评选校内优秀双创教育指导教师16人,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学院双创教育指导教师82人;获批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马鞍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名师1人。
学院开展双创教育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汇报会
朱争明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邬宗鹏老师获评安徽省教坛新秀
五、提升工程创新实践育人功能,深化贯通式工程人才培养
学院紧紧围绕我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实施人才兴皖工程计划,结合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以“党建+”工程人才培养,推动工程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科专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针对安徽省十大新兴技术产业和马鞍山市四大产业链,积极构建“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及“新材料与新能源环保+”等四大专业集群,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了解当前市场和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工程人才培养内容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鼓励参与工程师学院的各专业建设的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同时建立动态的课程调整机制,定期对工程人才培养内容进行评估和更新,以保证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2023年,学校与马鞍市人社局签订共建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师学院协议,逐步将19个本科专业、6个工程硕士专业以及2个博士专业纳入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专业,构建本硕博贯通式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政校企多元融合的“1+10+N+X”工程人才培养范式,探索和推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2023年工程师学院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中,共有76名毕业生获得专业技术资格,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92.7%,其中,获批工程师职称11人、助理工程师职称54人、技术员职称11人。
省政策研究室领导调研指导学校工程师学院建设
2023年,创新创业学院(工程师学院)开展首届学生工程师职称评审
(撰稿:严钟;审核:黄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