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发展巡礼  基层党建  党员风采  党建知识 
 
安徽工业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工作简报第九期
 

 

安 徽 工 业大 学

 

第三次党代会

 

 

 

9

 

校第三次党代会领导小组宣传工作组编             20131230

 

 

 

 

 

1.校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访谈

2.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访谈

 

 

 

 

 

校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访谈

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您认为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答:我想全校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一是如何总结过去5年学校的工作和取得成绩,谋划今后5年学校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二是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斗,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谱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问:您认为学校今后一个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仍是学校事业的主题。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为此,学校必须面向国际,办出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大批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不发展不行,慢发展就是倒退,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同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学校的发展为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创造平台,提供了实现美好个人愿景的舞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早日成为社会栋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人尽其才,事业获得良好发展。

    问:您认为促进学校加快发展的动力源自何处?

答:促进学校发展的驱动力是改革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全面改革的号角,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必将掀起高教改革新一轮热潮。我认为高校改革应着力于:                          

一、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守护住大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完成时代赋予大学崭新的使命。面向社会,大学具有社会进步引领者和社会发展助推器的双重角色,承担着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重任。就其意义而言,文化传承创新,为社会提供方向与生活方式,科技创新为社会提供驱动动力,这正如汽车的方向盘与发动机各有各的重要性一样。

三、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一个大学来说,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很重要,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章程来固化它。努力克服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彰显学术影响的地位。因此,要制订完善学校章程,完善治理监督机制,理顺权力关系,规范运行机制,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构建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改善成才环境,为师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健全促进各类人才成长进步的政策和软环境,充分利用激励和制约的导向作用,认真推进绩效与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和激发师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改造和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美丽校园。

问:如何加强党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保障作用。一是强化思想保障,二是强化组织保障,三是强化作风保障,四是强化廉政保障,五是强化制度保障。要反对“四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切实解决师生反映突出问题,提高师生满意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立行并举,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探索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切实预防和解决校园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校园环境;注重制度创新,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党务公开,实施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邹珏  审核:赵保平)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访谈

在校党代会召开之际,校园网记者就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采访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潘紫微教授。

记者: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请介绍一下我校研究生教育现状。

潘紫微:学校研究生教育目前有2个博士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一级学科,8个硕士二级学科(其中2个理学学科),7个硕士目录外二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类别(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1632人,其中学术型1048人,专业学位584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626人,各类在读研究生总人数2258人。学校首批遴选博士生导师10人,目前共有校内硕士生导师404人。

记者:学校这几年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较多发展,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请您谈谈目前制约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潘紫微:首先,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势在必行!目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科学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理解科学理论,学习科技技能,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次,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对应用性、开放性研究重视不够,与社会深度结合不够,对技术开发与应用型知识点和学术带头人体系培养重视不够。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和高校研究课题的立项,大多以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为主,对社会生产实践急需的应用性课题的选择和研究重视不够。因此要大力开展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另外研究生培养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急需改善。

记者:要做好此项工作,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潘紫微:首先,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应以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主要着力点,改革目标是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转变。其次,以调动师生积极性为出发点。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调动研究生导师向教和研究生向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学校教育管理及政策措施均应围绕如何调动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来设计与实施。另外,还要以发动师生主动参与为途径。(宣文  审核:邹珏)

 

关闭窗口